跳到主內容區塊

居住服務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

  • 首創青創計畫,實現居住正義,軟硬兼施打造社宅新典範

臺北市社會住宅政策,以實踐居住正義、落實城市美學、培育智慧建築產業及新的社區生活型態為四大戰略目標。為創造新社區生活型態及消弭都市居住疏離感,自2017年起首創全國導入青創計畫,以「10%的力量」為主軸,提供社會住宅一般戶當中的10%,以徵選的方式邀請青年夥伴入住,透過青創戶啟動社區企劃及執行活動,逐步串聯居民網絡,形塑社區特色,架構高密度互動模式平台,藉由社區共同參與,搭起友善互動橋樑,建立「好住宅」、「好厝邊」及「好生活」的社區新典範。

從市民開始入住社會住宅成為社宅住戶的當下算起,就是一個從零開始,且時限只有6年或12年租賃期限的混居社區,社宅住戶從開始入住的當下,不僅要面對同層、同棟、同基地的新鄰居,也要同時接觸新的周邊鄰里及生活環境。在外有了社會住宅優質建築及生活空間,於內更要思考如何創造好的鄰里互動改善社區關係,消弭為人詬病的居住疏離感,再造維繫良好的鄰里關係、建立美好生活品質。

自2018年起於松山區健康社會住宅正式上路,運作至今已有健康、興隆D2、青年1區、東明、明倫、瑞光、新奇岩、小彎、行善、廣慈博愛園區及莒光等11處基地分布於臺北市各個行政區,並持續穩健地以一行政區一青創、選定具一定規模或地域特殊性之基地進行青創計畫徵選,將青創計畫機制引入社會住宅,持續推廣共好生活,讓社會住宅為在地社區帶來更多活力及感動。因此社會住宅不僅只提供居住空間,經與青創計畫結合公共空間之軟性服務活動,促使住宅政策之軟硬兼具,提升為有溫度的住宅。


  • 建立「好住宅」、「好厝邊」及「好生活」的社宅模範

青創計畫的目標期望透過多元的提案徵選出青創戶,青創戶入住後以自身擅長領域與經驗,於社會住宅內實踐「社區營造」,促成多種可能性,青創戶能與社宅住戶、周邊鄰里居民,甚至跨區域的民眾之間建立關係,為新興的社會住宅在當地打下基礎,亦能扮演擔任政府與社宅住戶中間的橋樑,協助政府進行政策宣導、政策試行及意見反饋,達到與周邊鄰里和社會大眾溝通、傳遞社會住宅居住價值之目的,創造友善新生活之居住模式,形成正向的互動關係,進而建立社會新型態居住生活。

因此,每一個人都能透過社會住宅的青創計畫,共同參與社區公共議題,去傾聽和理解生活中從沒有接觸過的人、事、物,也能挽起袖子,相互幫助。藉由社區共同參與的過程,搭起友善的互動橋樑,建立「好住宅」、「好厝邊」及「好生活」的社會住宅模範。

  • 青創1.0:好住宅

藉由青創戶的入住,啟動社區企劃及執行回饋活動,推動所有住戶對於社宅的優質想像及探索,讓社宅於完工建成後不止於硬體的落實,更促使住宅政策之軟硬兼具,提升為有溫度的住宅。

  • 青創2.0:好厝邊

以社宅相關公共空間為基地,串聯周邊鄰里社區,提供公共服務,注入街區環境新活力。以深化居民公共事務參與、政策溝通,垂直、水平面之整合,進一步建立資源整合平台。

  • 青創3.0:好生活

透過共同經營,讓各世代以創新行動、社群經營等模式,探討社會住宅及週邊環境使用課題及未來改善方針,以社區陪伴人才培育、跨界資源媒合、跨社宅都會型社造及青創種子徵選為目標。

青創計畫目標
青創計畫目標

圖-青創計畫目標



  • 青創執行活動類型

青創執行活動類型相當豐富與多元,約可歸納出六大類,以多元的形式落實在社區中,如下:

  1. 人文關懷、人際連結

  2. 親子活動

  3. 休閒樂活、運動健康、專業服務

  4. 手作、藝術、創作

  5. 紀錄、平台、社區建構

  6. 地方行銷、入厝

青創執行活動類型

圖-青創執行活動類型

青創戶所提出的多樣化活動,入住後其現況執行的內容將會依社宅住戶或環境的特性、執行經驗……等各方面協調後進行調整。原先的提案,亦可能會因融合其他計畫,共同討論出新的內容,或產生與其他青創戶成員聯合辦理的整合型大計畫,也因各社宅社區議題不同,甚至發展出以個人、小組或團體為主等不同的執行方式。統計至2023年12月底,青創已辦理 4,627場活動,觸及人數達 68,842人次,成果斐然。青創計畫不間斷滾動式調整,以不同規模、形式的合作模式促進青創戶間之交流,亦持續不斷媒合社區資源,努力紮根社區服務在地需求,並藉由舉辦多元化活動,讓住戶間有更多的交流,產生對社宅的認同感,進而創造不同社宅的獨特入住文化。

青創計畫活動不單是社區營造的延續,青創計畫以社會住宅為孵化的平台,導入理想並結合在社區第一線的社區經營倡導者,其所被賦予的使命,正不斷地在創新、融合、執行中迸出火花,在投入營運啟用的社會住宅數量增多之際,青創戶的回饋量能也隨之擴大,青創計畫將持續與時俱進,讓社會住宅成為美好的社區生活典範。期盼藉由社會住宅的社區規劃創造新的生活型態與新的建築型態典範,並由青創計畫的投入與執行持續促進社區融合共好,翻轉城市居住指標,再創風華,建立正向循環的社會住宅「新型態居住生活文化」。

 

青創執行活動
青創執行活動

圖-青創活動促進社區融合共好

  • 青創計畫執行成果

青創計畫屬於軟性調性的社區營造政策,藉由青創戶熱情洋溢的創意和活力,開創許多互動的可能性,主題多樣的社團和課程內容化解彼此的隔閡,讓周邊社區民眾經常願意接近、走入社會住宅的生活,參與活絡的社區活動,削減傳統社會住宅的鄰避印象。

例如東明社宅青創戶所舉辦的社區節慶活動,透過團隊協力媒合多組青創特色專長,形塑東明市集特色,每次都有超過300人次的社宅居民及周邊鄰居高度熱情參與。活動不僅建立社區品牌,也具有極大的活動魅力及黏著力。又如每年聖誕節前夕,明倫社宅青創戶會運用當季花材結合自身專業花藝手法佈置大廳空間,無論是社宅居民或來訪親友,總會停下來駐足欣賞。經過青創夥伴的巧手,社會住宅不只是房子,更是受到住戶喜歡與讚嘆的「植感」社宅生活!

至於周邊鄰居藉由青創活動認識彼此且有許多互動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東明社宅青創戶除了利用社會住宅內部空間,也經常在廣場和附近公園舉辦親子活動,像是親子說故事等活動,就有附近里民共襄盛舉,也有路過的民眾會隨機加入,讓青創活動陪伴孩子們共同在社區裡成長,同時也藉由一場場活動捲動整個社區的共好氛圍,進而提升在地凝聚力。

疫情期間,許多青創活動都無法如期舉行,由於青創戶自身就是社宅住戶,更能同理其他住戶的需求,因此對於住戶之間的關懷不曾減少,許多活動調整為因應防疫新生活的主題,例如製作口罩夾、線上手工藝材料包、自製香氛精油及擴香石等,活動的實用性和感受性兼具、穩定社宅住戶的身心平衡。又或者青創戶自願擔任團購主,溝通協調鄰近傳統市場廠商、地方小農,訂購蔬菜生鮮等日常生活用品定期配送,讓社宅住戶免於群聚的困惱。

健康社宅由青創戶共同創立的共耕食代品牌,青創戶帶領社宅住戶利用自己種、自己加工的辣椒醬和水餃,陪伴社區弱勢者和長者自立自強,創造社區經濟也推廣青創計畫帶來的活力。萬華區高人口密度及地區特性也讓青年社宅1區的青創計畫提案類型轉型更貼近社區及鄰里需求,每月定期定點與住戶鄰居見面聊生活的茶桌子計畫,青創戶藉由隨興聊生活,親切、生活化的方式提供弱勢戶更多的關懷及陪伴,也不斷的透過觀察來回饋社區。

東明社宅青創戶組團並走進同在社宅二樓的長照中心,帶領長輩打桌球、丟滾球,除了有物理上延緩老化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有一群年輕人願意和長輩談天說地,長輩願意敞開心胸慢慢分享一些年輕時的故事,在心靈層面的滿足也相得益彰,更有行動不便的長輩願意走出家門認識新朋友,也再次凸顯青創計畫在社區的軟性價值,彼此持續互動關注及陪伴社區老幼弱勢族群。

  • 打造共好空間,推動美好居住願景

青創計畫一直以來不間斷地滾動式調整,以不同規模、形式的合作模式促進青創戶之間的交流,此合作模式約可概分為兩種,一是青創計畫於社會住宅間:小型跨基地行動計畫、中型跨基地互動及大型跨基地聯合活動,二為鼓勵青創戶至沒有實施青創計畫的社會住宅,透過暖屋、經驗分享等形式,活絡社宅住戶的社區事務參與度。另外一方面也藉由舉辦年度聯合交流會,除了作為各基地青創年度的成果展現之外,也是讓平常居住在不同社宅的青創團隊有機會齊聚一堂,透過「跨基地交流」、「年度成果展現」及「凝聚青創共識」等方式,互相分享交流彼此執行青創計畫之經驗,共同討論青創未來如何繼續以跨世代、跨場域的性質,連結鄰里,推動更美好的城市居住願景。

此外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亦持續不斷媒合社區資源,輔導具有長照、醫藥、社工、心輔、物理治療及其他社區陪伴專長的青創戶,努力紮根社區,服務在地需求。未來將預計持續與公共藝術計畫進行結合,期望青創計畫與公共藝術有更多碰撞發展的可能,跨界合作讓臺北青創品牌有更高的能見度及視野。

青創無限可能推動美好城市居住願景
青創無限可能推動美好城市居住願景
青創無限可能推動美好城市居住願景
青創無限可能推動美好城市居住願景

圖-青創無限可能推動美好城市居住願景

上架/更新日期: 112/02/24
資料檢視日期: 113/03/15
承辦人: [住宅服務科] 風逸帆
聯絡電話: 轉2755